HOT4D是一款專門為C4D軟件制作的海洋插件,它的主要功能是幫助用戶創建一個具有真實效果的海平面,通常被用來制作破濤洶涌的海面場景。HOT4D使用方法很簡單,而且兼容多個版本的C4D軟件,有需要的用戶敬請下載。
HOT4D是指Houdini海洋工具包。
這是Drew Whitehouse根據Jerry Tessendorf論文為Houdini創建的插件。
它使您可以創建看起來像深海的表面。
該插件處于alpha階段。這意味著所有功能尚未實現或將被刪除。
使用R21的新版本,您現在可以循環播放動畫,并且與R20中一樣,您可以使用域。(泡沫不會循環,將添加到下一個版本中)
Win版本:
打開C4D,編輯-設置,在彈窗左下角打開配置文件夾,拷貝hot4d文件夾到plugins文件夾里面
將fftwdll文件夾里面的3個dll文件拷貝到C4D安裝目錄下的MAXON\CINEMA 4D R18
Mac版本:
打開C4D,CINEMA 4D-設置,在彈窗左下角打開配置文件夾,拷貝hot4d文件夾到plugins文件夾里面即可
創建一個平面,在插件菜單中找到Hot4D,拖入到平面的子級中,平面就會出現海面的波浪了。
要讓海面動起來,需要給其參數中的Time添加關鍵幀。
下面是每個參數的作用:
Ocean resolution:參數越大,海面的細節越多。如果把海面比喻成一個圖片的話,值越小,圖片越模糊,海面的波浪也很簡單,反之亦然。還可以參照噪波的Octaves,我不知道中文版是什么,就是用來增加噪波的細節的,值越大,黑白之間的過渡層次就越多。
Ocean Size:如果把波浪看作是一塊固定大小的噪波來影響的話,數值越小,噪波也會縮小,縮小的程度超過噪波的大小,噪波就會以無限平鋪的方式填充。
Wind Speed:風速越大,整個海面越平靜,反之亦然。這個很奇怪,這個與物理常識正好是相反的,而且這個值如果太小,波浪會非常的尖銳,在我看來基本是一個沒啥用的參數。
Wind Direction:風的方向,就是奇怪為什么要使用Slider作為調節形式,這個直接調節沒啥意義,想換個波浪的方向直接旋轉平面就可以了。不過可以添加關鍵幀,做出海風來回刮的感覺。
Shortest Wavelenght:最小波長,值越大,波峰之間距離越大,直觀來看就是褶皺細節越少,值越大就像一個柔軟的布在動,我好像發現了一個不得了的用途?
Approx WaveHeight:調節整個波浪的上下起伏,區別于Wind Speed,這個在我看來才叫調節風速,值越大,波浪上下起伏的更厲害。
Seed:隨機種子
Chopyness:Choppy 波濤洶涌的;波浪的相互沖擊越明顯,但是太大的話會導致在波峰的位置出現面的穿插,這時候似乎風速已經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了。
Dump Reflection:想象一下海浪打到岸邊,又卷回來的樣子。數值越小,這種效果越明顯,數值越大,波浪越隨著風走。
Wind Alignment:表示海浪是順著風的方向卷起落下的,數值小的話,風的方向對海浪影響也越小。這個參數和上面參數如果單純調節看最終效果的話好像功能差不多,其實還是有個中差別的,這也許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意義吧。就算有的參數調節值就能猜出個七八是做什么的,但是有的還是需要明確的說明才能明白。
Ocean Depth:這個參數不管我怎么調節都沒有變化,也許是需要配合其他參數調節?反正調節之后沒變化等于沒有用。
接下來看看這幾個參數。
這些參數是用來制作頂點貼圖的,貼圖內容是泡沫的位置。就像特色圖片中那樣,海浪在互相碰撞的時候可能會形成這些泡沫。提前說一句,這個制作出來的頂點貼圖很水,用起來一點都不真實,特色圖片中的泡沫并不是用這個做的,所以下面的東西就當是了解吧,沒準用好了也可以很出效果。
流程是先勾選Do Jacobin,然后把平面,就是Hot4D的父級物體塌陷,轉換為可編輯圖形。選中并切換到點模式,在菜單欄中的選擇一項的最下方可以找到設置頂點權重,點擊確定就可以創建一個空的頂點貼圖了。同樣的操作,我們需要再創建一個。
一個放進Jminus Map中,一個放進Foam Map中,我們在最終使用的時候選取Foam中的頂點貼圖來使用。
Jacob閾值是調節泡沫的多少,Foam閾值是調節泡沫消失的快慢。
但是這個很難調節,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問題,我在調節的時候頂點貼圖并不是實時變化的,需要手動前進一幀才會顯示正確結果,而且甚至這個參數不是線性變化的,比如我縮小Jacob閾值,頂貼貼圖并不是逐漸減少的,而且減少->幾乎沒有了->突然有出現很多。